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第八区小说 >> 逍遥江山 >> 第1660章 1822章:以良民治良民

第1660章 1822章:以良民治良民 2/2

随着唐代建中元年,宰相杨炎进行税制改革,实行按资产征税的“两税法”后,家庭规模的大小已不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大家庭互助能力强,资产集中生产效率高,有利社会稳定,所以宋代政府有意识地提倡“孝”道,鼓励累世同居,不分炊。

当时郑宅的族长顺应了这一潮流,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组织族人聚居合食,同食共居长达350余年,大家庭人口最多达2000多人,相当于一个大村落。

由于郑氏家族合族义居的规模罕见,宋、元、明三朝屡受旌表。尤其是明初,郑氏的族长担任了当地的粮长,负责征集赋粮运送至南京,由于完成任务出色受到了朱元璋的接见和表彰。朱元璋敕建旌表孝义之门木牌坊,称其为“江南第一家”,并亲书:“孝义家”三字以赐。

明初,朝廷要将全国3000万石的田赋挨家挨户征收上来,集中运送到京师及其他缺粮的地方,工程浩繁艰巨。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别出心裁地建立了粮长制度,设计了一套“以良民治良民”的民收民解办法:把缴纳田赋一万石左右的地方划为一区,政府指派该地区土地最多、纳粮最多、且具有威望的大地主担任粮长,替政府负责催收和解运田赋。

朱元璋为了笼络这些粮长,规定了许多优待的办法,如粮长可以参加乡村诉讼案件的会审和裁判;粮长如犯法,甚至死罪都可以用纳钱赎罪,并可以继续当粮长。粮长把粮食运到京城时不仅能受到皇帝的接见和嘉奖,一些优秀的粮长还能封官晋爵,最高可担任省一级的布政司(相当于今财政厅兼民政厅厅长)。郑氏族长就是利用运送田赋粮到南京的机会,在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引见下,获得了朱元璋的题字和表彰的,词句看似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其背后的意义重大,自此大明的粮草除了满足京师之用外,多余粮草便就地囤积,一但遇水旱灾害,先开府库赈灾,后向朝廷报账,如此一来,京师少了漕运之苦,而受灾之地,能就近取粮,可谓是一举两得,朱元璋对此举也十分满意,便以规矩延续了下来。

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供给数十万将士以及北京居住人口的食粮,每年都要从南方征集大批粮米输运北京,因而必须建置仓廒加以储存。永乐五年,因“淮安、河南漕运皆至通州”,特命增设通州左卫,“建仓廋以贮所漕运之粟”;七年,“设北京金吾左、右,羽林前,常山左、右、中,燕山左、右、前,济阳,济州,大兴左,武成中、左、右、前、后,义勇中、左、右、前、后,神武左、右、前、后,忠义左、右、前、后,武功中,宽河,会州,大宁前、中,富峪,蔚州凡三十七卫仓,及锦衣中、怀来守御二千户所仓”,又设通州卫仓。宣德以降,为了扩大储存容量,朝廷多次下令增置京通粮仓,这些粮仓在和平年月,倒也囤积了不少,除了发放京卫官军月粮。在边情紧急时,也会调拨部分粮米充实边镇军储,此外还可以用于平抑粮价、赈济饥民等。可以说顾全十分周全。

大明迁都后,在北京任职的勋臣的禄米,本色部分皆于南京支领,只有折色部分于北京关给。北京文武官员的俸给,以本色发放者,也只有一部分在北京关支。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ww.dibaquxiaoshuo.com)逍遥江山第八区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逍遥江山全文阅读 - 逍遥江山txt下载 - 一景之月的全部小说 - 逍遥江山 第八区小说

猜你喜欢: 吞噬星空之大道主宰射雕:武学收藏家猎艳谱群芳病弱权臣的玄学小娇妻革宋诸天之从战狼开始穿越杀神岛武侠之最强宗师红楼之挽天倾路明非和十七岁